2021年5月16日

中輟生輔導

 「教室中,每一個空著的位置,都有一個屬於他的故事……」不禁回想起每 個中輟生輔導歷程之甘苦,讓從事輔導工作多年的我,心有戚戚焉。除了心疼著 個案的特殊境遇外,更著實感恩每位陪伴各案主的重要他人。因為中輟生能否順 利完成復學、回歸校園並穩定入班,以及輔導這群中輟生找回學習目標、生涯方 向,實在是談何容易?輔導的過程往往是稍有不慎,結果便是前功盡棄,常讓相 關訓輔人員氣餒不已! 外子非教育人員,他認為「中輟」乃因政策所貼予孩子的標籤。讓我不禁想 起,在協尋孩子、訪遇家長時,常會不時抱怨:「我們以前不唸書,就去工廠做 學徒,要不就待在家裡幫襯著!哪有什麼中輟問題?」然而,環境不同,全面實 施的九年義務教育及十二年國教,盼讓教育機會均等,希冀教育帶來翻轉力量, 卻因孩子中途輟學,讓教育的初衷大打折扣。究竟教育是孕育希望的搖籃,抑或 成了羈絆孩子夢想的阻力?這個兩難常讓筆者陷入沉思。 筆者服務於公立國中,和多數學校一樣,並無設置慈輝班級,亦未成立資源 式中途班,這群中輟的孩子若願意朝技職方向努力,多半會輔導其九年級進入合 作式技藝班學習。因此,若中輟現象肇始於七年級,往往得耗費更多人力、心力 及資源。以下筆者將這些年所接觸的中輟生現況及輔導實務上所面臨的困境,做 一初步探析,並提出具體策略以供參考,期為中輟輔導工作盡棉薄之力。


四、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之建議 (一) 做好初級預防,提前追蹤且即時轉介 三級輔導工作各有其功能,若能在學生問題發生之始,適時介入與輔導,儘 早追蹤其出席不穩的狀況,或能成功化解中輟危機。筆者的學校每日會登記這群 中輟之虞的孩子出缺情形,對象包括:屢次請假者、經常遲到者、提前返家頻仍 者、曾無故曠課者……,除導師關心外,訓導人員自校規約束、法律面提醒,輔 導教師從個案背景關懷起。也建議在學習階段轉換之時,適時提出輔導轉銜,杜 絕中輟的發生。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,2018,7(7),頁 75-81 自由評論 第 80 頁 (二) 尊重班級導師,多予肯定並提供諮詢 導師面對的是班級整體的經營,在個案重回班級之前,應和導師事先討論, 並連結各處室資源,持續予以支持及協助;而孩子回班前,也可引導其他同學, 讓班級的環境更為友善及接納。陪伴孩子成長的導師尤應獲得支持,要去理解導 師們所面臨之處境,切莫施予其不必要的壓力,而應投以更多真誠的讚美與肯定, 如此也會讓合作過程中充滿更多正能量,讓正向循環祝福彼此。 (三) 訂定輔導目標,多元輔導協助 輔導成效往往難短期內就立竿見影,應彈性調整輔導策略,輔導歷程也可設 定漸進式的目標。除關切孩子復學後班級適應問題,從實務經驗得知,家庭在復 學過程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,當家人改變其管教態度與策略、協助督促其正常 作息或提升家人關係連結等,皆能有助於孩子復學。當外在環境系統功能提升後, 相信亦能激發孩子內在動力,而能找到新目標。 (四) 強化輔導網絡,定期建立共識 衛生福利部、教育部、勞動部、內政部也在 107 年度共同研擬「強化社會安 全網計畫」,無疑就是希望提升網絡中各單位彼此的聯繫。和中輟相關之單位, 諸如:社會局、區公所、警察局、學生校外會、少年輔導委員會、家庭教育中心 等,皆為重要合作之夥伴。因此,各單位間的聯繫斷不可少。 校內復學輔導相關會議之召開,能增進處室間的聯繫,並整合多方資源。而 監護人也應列席,除復學流程及法律規定之佈達外,也希望透過會議,理解彼此 應盡的責任。系統間合作愈有效率者,其復學之路往往也更順暢。 (五) 通報系統之中輟因素,應重新修訂 誠如本文表 4,在個人因素及家庭因素中占次高的皆為「其他」,可見尚有許 多常見因素並未納入考量,如:「沉迷電玩或手遊」,在系統中並無呈現;再者, 學校因素中「缺曠課太多」也不該是輟學因素,建議可再調整修訂。 (六) 分析歷年數據,擬定對策並辦理增能課程 善用歷年通報資訊,統整中輟現況及趨勢,並由各縣市輔諮中心或專家學者 研擬對策,再藉由教育訓練或輔導技巧之培訓課程,讓第一線的教育人員可以掌 握輔導方向。如此才能對症下藥,進而提升整體復學率。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,2018,7(7),頁 75-81 自由評論 第 81 頁 (七) 增加輔導人力,設置駐校人員或培訓輔導志工 在二、三級輔導處遇上,輔導教師、心理師及社工師應彼此合作,此類議題, 近幾年也引起不少討論,諸如:「減置輔導教師改聘社工師」、「社工師、心理師 進駐校園」、「輔導主任、組長的專長條件」等,然而在輔導機制的完備上,輔導、 心理、社工三者同等重要,建議可增派專業輔導人力進駐校園。有鑑於輔導人力 不足,建議可讓有輔導熱忱的退休教師加入志工行列。 五、結語 進行中輟生輔導,別把焦點放在「中輟」二字!當輔導者能洞察其行為背後 的原因,筆者相信,我們就能和這些孩子更靠近,而復學輔導也將更順利,以達 十二年國教「成就每位孩子」的共同願景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